今日,成立近20年的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吉贝尔”)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交易,股票简称“吉贝尔”,股票代码“688566”,发行价格23.69元/股。上市首日,吉贝尔开盘价报49.50元,涨跌幅为106.29%。
随着吉贝尔主要产品利可君片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上市之后,多年依赖该药为生的吉贝尔也将发力新产品研发,尤其是氘代药物。
据招股书披露,此次款项将用于利可君片、尼群洛尔片、玉屏风胶囊、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益肝灵胶囊等生产基地(新址)建设项目,以及研发中心(新址)建设项目。另外,还将推动国家一类抗抑郁新药(JJH201501)、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JJH201601)研发与试验项目进展。
利可君片是业绩主力军
2001年,吉贝尔在江苏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成立,2014年完成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正式运营。据吉贝尔官网介绍,该企业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剂、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在册产品共115款。
目前,吉贝尔的收入均来源于现有产品。但即便拥有在册产品超100款和已授权专利14项,其业绩还是依赖一款38年的老药——利可君片。
利可君片是用于预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化学制剂。据媒体报道,1982年,利可君片便按新药获批生产,但受限于当时的政策,该产品未取得新药证书。作为国内外利可君原料药的独家生产企业,吉贝尔承包了利可君片生产和销售,短时期内便在口服升白化药领域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些年,利可君片对公司营收的贡献不断上升,2019年前三季度已超过74%。
当下,吉贝尔主要通过营销分支机构的设置实现产品的销售。经过多年发展,其在全国建立了以“总部—大区—办事处”三级结构的营销网络体系,营销总部设置于镇江市,下辖16个大区,在大区下设置了56个办事处,促使公司营销网点下沉。
不过,据亿欧大健康此前报道,作为一家医药研发企业,吉贝尔在研发投入上的表现却是被销售费用抢了风头。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吉贝尔药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维持在3.87%左右,相较于占同期营业收入比重高达51%的销售费用,这一研发费用投入占比显得颇为“逊色”。
招股书中亦指出,吉贝尔研发投入相对较低。报告期内,各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低且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另外,在生物制剂逐渐成主流的当下,即便有着庞大的销售网络和独家的利可君片,吉贝尔也不得不担忧“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未来三年加大研发投入
现在,过度依赖利可君片的吉贝尔,也开始在研发上发力,以谋求加快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的新方向。
招股书显示,未来三年内,吉贝尔将加大研发投入。在研发中心建成后,公司将加强研发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满足各项新药筛选的试验场地,提高新药的预研能力及开发效率。
吉贝尔将目光锁定在了肿瘤类、精神障碍类、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等重大疾病领域。据招股书披露,吉贝尔有7款产品在研,包括抗抑郁、肿瘤药、糖尿病等治疗领域在内的6项化药及1项中药。
其中,进展最快的药物当属氘代药物抗抑郁药JJH201501,其已获得临床批件,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招股书披露,JJH201501在Ⅰ期临床试验中,相对于对照药物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自氘代丁苯那嗪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氘代药物后,中国目前尚未有氘代药物获批上市,各生物制药公司对于氘代药物的研究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在氘代药物研发领域具有技术先进性的吉贝尔,目前氘代药物已占据了其在研药物的近一半。
在研发上持续发力,是吉贝尔改变现状的“利器”。但在医药行业周期长、投资大、难度高的特点下,风险依然存在。
吉贝尔的在研药品中,除沃替西汀衍生物(JJH201501)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外,其他新药研发尚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后续研发进展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尚未实现收入。
而其他主要产品中,如醋氯芬酸肠溶片、加替沙星滴眼液、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细辛脑片等均属于仿制药,需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目前,尚未有同类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若未来有同类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吉贝尔的上述四项产品将存在逾期未完成一致性评价的风险,进而影响产品销售。
一季报中,吉贝尔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下降4.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4.94万元,同比下降2.1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也出现了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