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手记
今年医药板块呈现分化走势,整体涨幅也不尽如人意。春节之后开始出现回调,二季度有一波触底反弹。但是进入下半年之后,表现相当疲弱。下半年以来中证医疗指数表现不佳,相较7月份高点已经跌去了近30%。
随着板块估值的明显回落,近期医药行业相关的基金销售火爆,很多明星基金经理也大举布局。站在现在的节点上,是值得逢低布局的好时机吗?那么多的细分方向,谁的确定性更强?
本期《交易进行时》节目邀请到银河证券资深投资顾问朱琦来探讨一下这个版块。
如果你在短线上没能耐,不如找个确定性高的行业做长线吧!
——第一财经广播主持人 Nina
医药板块下半年以来明显调整的原因
从数据上来看,年初到11月底,医药生物板块下跌幅度为6.17 %,行业排名第20位,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跌幅为7.28% 。但就整体而言,今年表现确实相对比较弱的。尤其在上半年医药指数是上涨9.33%的,这就让下半年显得跌幅比较大。
第一方面因素是业绩的基数问题。在2020年,不管是中报还是三季报,医药行业业绩相对都是比较高的。当时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很多医药细分公司都交出了高增长答卷。
后续由于集采的原因对部分医药企业如医疗器械、仿制药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持续性影响,股价也相应承压。到了第四季度,服务于创新药的CRO也出现了调整。各个细分板块,虽然回落有时间先后,调整幅度和时间也不太一致,但基本都是呈现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回调的状态。
还有一个原因是医药和食品饮料的同样问题,就是一些公募基金配置比例较高,对于部分细分有明显的超配状态。所以说也会受到交易过于集中的影响。
内需中的刚需还具备持续增长确定性吗
医药和消费两个行业不管是在A股历史上还是在外围股市历史上,都是两个常青行业,长期趋势性和确定性都非常明显。大多数机构在这两个行业的配置,都是作为长期投资标的。
当然这里面也会受到政策的一些影响,比如带量采购影响了价格,让医药企业的业绩和估值有所压低。集采在早期确实对企业的利润影响比较大,但目前已经进入到中期阶段,500个医保常用药品中,基本上一大半已经是进入到名单中了。所以说后续的价格下降肯定是趋于缓和的,再次降价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因此集采对于相关企业的影响正在逐步弱化,后续反倒可能会有一定的估值修复机会。
大家比较关注的CRO外包服务、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等也会带来市场的一些增量。我们看到一些企业接到的订单,都是海外的大药企服务合同外包。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国内一些公司的技术竞争力,也都是在不断进步中的。这一块还是有比较明显空间的。
再有就是性价比了,毕竟估值也回落了,那些价格比较低的自然而然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像原料药、医药流通、化学制剂、线下药店、民营医院等都处在比较低的估值水平,已经进入到了性价比较优的阶段了。
全球疫情的反复还能助推抗疫方向吗
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有一只做检测试剂的公司受到市场热捧,阶段性交出比较好业绩增量表现,在短期就会有一个快速释放。
不过那些在2020年表现不错,防疫相关的医疗器械、设备、口罩等就可能难再有快速增长了,毕竟现在疫情已经进入到稳定时期了,之前由于产能偏紧造成的价格快速提升也不存在了。
防疫方向还有一块就是疫苗和和特效药。之前疫苗相关公司确实交出了比较好的利润,但是从股价表现来说,基本也是把新冠疫情所带来增量预期抹回去了,现在又回到了比较合理的估值和价格位置。而他们本身,撇开新冠疫苗带来的收入和增量,原先不管是做hpv 、流感、还是肺炎疫苗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也都是比较稳定的。这些公司如果股价真的是由于市场原因出现回落的话,也出现了一定机会。
医药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已经比较高了吗
医药细分中估值有些区别,CXO均值也有99倍了,不过把整个医药行业做一个集合来看,现在的确处于历史中位数。国证医药指数和中证医疗指数都已经回落到了中值向下两个标准差的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年调整多的板块往往明年都会有一定反弹或阶段性机会。我们从地产、消费等行业上,已经看到了这种修复性机会。
2022年到底是整体性机会,还是要自下而上去寻找一些机会,这还要需要对具体行业做一些跟踪。
之前跌幅比较明显一些化学制药企业,如果有创新药处于临床阶段,就多了一些预期的增量,也就具备了估值修复的机会。
再比如骨科集采相关公司,之前由于情绪和预期的压制,很多公司出现调整,但是后面骨科器材长期需求的放量,也会带来修复机会。
怎么来看医药主题基金的销售火热
尽管医药板块表现平淡,医药主题基金却颇为活跃,多只基金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
现在市场投资的成熟度和专业度是比较强的,对于长期趋势比较看好的行业,有部分资金愿意去做左侧慢慢先布局。医药的一些行业,现在可能还是在底部做震荡盘底,没有起来。对于这种行业后续的投资回报,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