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肝脏疾病中,有一种就被称为“药物性肝损伤”。因药物引起的肝病,占据了非病毒性肝病中的20~50%左右,因药物导致的爆发性肝衰竭,占据了全部患者的15~30%!
药物之所以会造成肝损伤,是因为肝脏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和代谢器官,同时也是药物聚集、转化和代谢的场所,大多数药物都需要在肝脏内转化和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药物和其中间代谢产物可能就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同时计提对药物也可能存在特异性反应,一旦造成肝脏损伤,就会发展为药物性肝损伤,临床也将其称为药物性肝病。
轻度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停止服用药物之后就可以依靠肝脏代偿和再生能力恢复。
但重度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难度相当之大,在严重情况下甚至是会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治疗和抢救。那么问题来了,药物性肝损伤如此可怕,到底哪些药物值得警惕呢?
1、抗生素类药物:很多人都错误的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其实不然,抗生素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的药物,在一般情况并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的副作用。
但是,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比如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就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这主要是有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
特别是四环素类药物盲目使用,甚至是可能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
2、抗结核类药物:这里重点要提到的就是三类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以及呲嗪酰胺。
有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异烟肼使用三个月左右,就可能会出现可逆性转氨酶升高。
利福平肝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程度也比较轻,但是其在联合异烟肼共同使用后,出现肝损伤的几率就会从1.1%增长到2.5%左右。
而呲嗪酰胺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剂量依赖性肝损伤,特别是容易出现急性肝炎;
3、部分降糖药物:在临床上,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的药物类型有很多,比如格列酮类就是常见的一种。
但是,这种药物却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它可能会造成致命的肝毒性和肝功能衰竭。
因此,在用此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时,患者应当检测转氨酶水平,如谷丙转氨酶升高到3倍以上之后,就应当停用此类药物;
4、解热镇痛类: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解热镇痛类药物也有一定的肝损伤可能性;
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是欧美国家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患者的肾功能也可能会受损。因此,解热镇痛类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切勿盲目。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老话“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副作用、过敏的风险。
且每一位患者由于身体素质、基因和年龄不同,出现的副作用也都不相同。
而想要规避药物风险,大家能做的就是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严格按照医生建议和指导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