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答: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包括既往可以引起普通感冒的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SARS-CoV和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CoV等。
2019年底以来我们所经历的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发现的,所以它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疫情流行早期,部分人群感染该病毒后可以导致肺炎表现,故人体感染该病毒引发的疾病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其次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也可经气溶胶传播;另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什么是新冠病毒变异株?我国经历过哪些变异株疫情?
答:早流行的新冠病毒(SARS-CoV-2)被称为原始株,由于新冠病毒在流行的过程中易发生变异,其不断进化和变异后的变体统称新冠病毒变异株,包括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等变异株。
受境外输入影响,上述变异株引发的疫情在我国大多均发生过,其中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我国引起的疫情规模较大。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有哪些?
答:1.传播能力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传播力较强的流行株之一,易造成较大范围传播。
2.传播隐匿性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如不通过主动核酸筛查难以及时发现,容易在人群中隐匿传播。
3.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间距短。感染者从被感染到可以传染其他人平均仅为2天时间,仅需24小时左右。
4.免疫逃逸能力强。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更能逃避先前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免疫力,因而其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奥密克戎变异株相较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有哪些不同?
答: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致病特征和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和毒性减弱,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传播速度更加迅速,更易通过物体表面和气溶胶进行传播。人群感染后潜伏期缩短,无症状和轻症者居多,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
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有哪些临床症状?
答: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多,症状持续时间短,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发烧、头痛、喉咙痛、干咳,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全身痛和腹泻等症状;个别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重症。
新冠病毒在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是多久?
答:1.空气:新型冠状病毒在10℃-15℃的空气中可存活4小时,而在25℃的空气中仅能存活30分钟。
2.气溶胶:在环境温度为21-23℃。相对湿度为65%时,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可以存活3小时。
3.体外唾液:新型冠状病毒可存在患者的唾液中,而当患者把唾液吐到体外时,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唾液的存活时间可达到24小时。
4.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一般会不同。相关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温度21-21℃,相对湿度40%的情况下,铜制品表面可以存活3小时左右,硬纸板表面可存活8小时左右,不锈钢表面可存活13小时左右,塑料表面可存活15小时左右。
建议大家在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触碰公共物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