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有如新时代的洪水猛兽,人人谈之而色变。提及消化道癌症,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致死率极高的胃癌和患病之后痛苦异常的食道癌。但其实,这两种癌症都并非是我国消化道癌症最常见的病症,位居发病率第一的,是“名头”不如此二症的肠癌。
肠癌是一种前期症状不明显、潜伏时间长、患病周期久的疾病,很多人哪怕已经有了罹患肠癌的风险,甚至已经具备了早期症状,却依旧浑然不觉。如果患上肠癌,身体很多地方都会予以警戒,其中大便就是代表之一。若是肠道有了病变,大便多会呈现这4种状态,生活中自己要多加观察。
1.排便不规律
健康成年人每日都应进行1-2次的排便,这既是对前一日进食残渣的清空,也是对固体代谢废物的排遗。但是,如果出现了排便规律的突然改变,并且在大便时有诸多不良反应,则需警惕是否是肠道有疾病。
如果在排便时,觉得干结难以排出,则可能是便秘的前兆;若是经常腹泻,并且日常生活中还经常恶心干呕,则是肠炎病发。
在没有其他诱因的情况下,长时间内腹泻便秘轮番出现,则极有可能是肠道发生了菌群紊乱。出现这种情况,或许就意味着肠道已经有癌细胞出现,要立即请求医生检查治疗。
2.大便形状古怪
正常的大便在肠道中蠕动时,受到肠壁的压缩,应当呈现出长条状。可若是肠道占位异常,堵塞了部分通道之后,大便就会随之改变形状,常见的包括小细条状和扁条状。
但是如果大便呈现的形状过于古怪,像是粪球状或者不呈固态,则意味着肠道的塑型能力发生了状况,这可能是由于肠道内产生了瘤状物所产生的,此时要注意改善饮食,多摄入膳食纤维这类能够帮助粪便成型的物质,再多加观察,如果没有改善,要及时就医。
3.黑便
正常大便应呈现黄色或深黄色,但是,当肠道壁受损后,部分血液流入内腔,在长时间和粪便接触后,发生氧化分解并和代谢的硫化废物结合,就会形成黑色物质。此时排便,会呈现深黑色,并且有较为浓烈的硫化物臭味,粪便也会呈现为半固半液态。
如果排出这样的粪便,可能是高位直肠癌所致,这种病症会导致血管受损,继而致使血液流入肠道形成黑便。
4.血便
血便诱因很多,像是肠道溃疡、痔疮、息肉,都有可能导致血便。但如果在排便时发现有果冻状的血块,血便颜色以血红为主,以暗红为辅,还有脓液随着排便一起被排出,则可能是肠癌的征兆,此时便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