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春-高新的走势,令投资者非常感触,单纯一个集采,就让市场第二高价股一路下跌,已经跌幅近7成了,真的如此吗?其实,我们忽略了很多的因素,集采的目的有两个:第一,让大众经常使用,且市场规模庞大的,通过集采让老百姓吃得起药,看得起病。第二,倒逼企业升级换代,发展创新药、创新器械,所以医保也敢于加大力度引入各类创新产品。所以,这也发了个股的两极分化,集采导致那些吃老本的企业开始大幅走弱,同时拥有科研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如何看待长春-高新?仅仅是集采吗?
从消息面,的确2022年1月19日发布的《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显示,多款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集采目录当中,包括长春-高新旗下子公司金赛药业和安科-生物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另外4家是诺和诺德、上海联合赛尔生物、中山未名海济生物、韩国LG生命科学六家企业。其中,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占据国内近七成市场。而股市角度,不仅长春-高新、安科-生物连续跳水,特宝-生物、亿帆-医药等在研的生长素企业也跟随跳水。
从市场份额看,金赛药业市占率较高,其生长激素水针销售额占样本医院水针的比重超过九成。与历史产品中标价对比,本次集采目录中,金赛药业的核心产品水针降幅高超70%。2021前三季度,金赛药业营收61.61亿元,占长春-高新营收74.78%,净利润占比高达到96%,这样的影响不言而喻。对应地,安科-生物也有类似现象。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5月21日,网上就有流传广东省将牵头16省联盟带量采购,其中包含生长激素的消息,当天也是大跌的。随后,早在2021年下半年的时候,管理层就直接点名生长素了,那一波开始,长春-高新就破位下跌了,也是源于相关盈利模式被推倒了。以单一产品吃了这好几年,甚至十余年,并没有进行新的科研,这才是如今的尴尬。
集采推倒的都是的都是单一产品结构个股
自2018年底开始,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开展了五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六批六轮,其中第一批25个品种分两轮集采,先于“4+7”城市试点,后扩围至全国),共覆盖218个品种,涉及市场容量达2200亿元。而在最近一次的第五批药品国采结束5个月后,第六批是在2021年11月26日完成,此次是“胰岛素专项集采”,也是也是首个生物药的集中采购。
其实,胰岛素的使用量巨大,老百姓使用广泛(早在2020年总量超过250亿元),所以集采的呼声一直很高,有必要集中采购来降低百姓用药成本。因此,高瓴资本很早就退出了相关个股,在《深度剖析机构调仓原因,借鉴相关选股思路》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01883658010674中也有汇总。
市场角度来看,诺和诺德获得最大采购市场规模,总金额在75亿元左右,其次是赛诺菲和甘李-药业,分别为21.10亿元和20.06亿元。通化-东宝以17.33亿元排名第四。这里面,大家又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诺和诺德,之前胰岛素集采,随后又是生长素集采,算是老面孔了。而从走势来看,越是单一品种的,实际上,受集采影响越大。从个股走势来看,也是如此,这些品种都是出现明显的跳水。那么,集采都是风险吗?也并不是,因为不少创新药纳入医保后,一些新的获得集采资格后,也提升了自身业绩,甚至加速了行业一哥的切换,值得思考。